产“不时之物”——我国古代温室一览

新闻中心

NEWS

 

温室依托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能够按照作物需求配置加热、冷却、照明等各类系统,通过智能终端进行控制,模拟出最适合作物生长的环境。而在农业科学技术并不发达的中国古代,温室意为“温暖的房屋”,“温室”既可以种植反季节果蔬和花卉,也是人们御寒保暖的住所。御寒保暖的温室被称为“调温房”,《汉宫仪》上称:“皇后称椒房,以椒涂室,主温暖除恶气也。”西汉未央宫皇后所居殿椒房殿就是如此。同时,古代温室因造价昂贵,只有非富即贵的人家才能住上温室,才能吃上温室生产的“不时之物”。

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始皇时期,就有史料记载,在焚书坑儒的骊山上,曾利用温泉温室种瓜成功。孔颖达在《尚书序·疏》 中言: “秦始皇又密令冬月种瓜于骊山研谷之中温处,瓜实,乃使人上书曰:瓜冬有实 。”唐朝时期,宫廷内园也通过引进温泉水的方式蓄热以生产反季节蔬果,唐诗人王建《宫前早春》诗云:“内园分得温汤水,二月中旬已进瓜。”

而在西汉长安城的皇家温室菜园中,利用的是用“蕴火”促生的方法。《 汉书卷八十九》召信臣传中记载:“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房,昼夜熊 (燃) 蕴火,待温气乃生。”屋外磅礴大雪,而在太官园封闭的园子里,夜以继日地燃起了火堆,持续燃烧产生热气使屋内蔬菜得以生长良好。明代《学圃余疏》也言:“王瓜出燕京最佳,其地人种之火室中,逼生花叶。”

除了温泉、“蕴火”这两种方式之外,我国古代还利用发酵等方法来调节地温与室温。元朝王祯在《农书》中记载了韭黄的种植方法:“冬至移根藏以地屋萌中,培以马粪,暖而即长。”五代时期,胡峤在《险北记》中记述:“契丹破回鹘得此种,以牛粪覆棚而种,大如中国冬瓜而味甘。”南宋时期,浙江杭县东西马滕的艺花工人,他们将花种植在密室之中,日暖与地温并用,火爆与汤蒸兼施,增加地温和提高空气温度湿度并举,推动了我国古代温室花卉栽培的技术的发展。宋代周密在《齐东野语》中记载:“凡花之早放者曰堂花,其法以纸饰密室,凿地作坎,维竹置花其上,粪土以牛搜硫磺,尽培溉之法。然后置沸汤于坎中,少候,汤气薰蒸,则扇之以微风;盎然盛春融淑之气。经宿,则花放矣。”

到了明清时期,农户们普遍采用简单廉价的窖藏火暄法进行冬日蔬果和花卉的生产。掘土成窖,把要栽培的作物移栽进不见风日的窖内,燃烧马粪保持室温。同时,明清时候也出现了和现代温室最为相近的温室­——土墙纸窗结构温室。温室用黄土筑墙建屋,南面是纸窗斜面,纸窗透进的日光既增加了室温,又使屋内的作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屋内还设有火炉、火炕等加温的设施。单就结构而言,它同我国近代北方的日光温室已经十分相近。

《论语》中言“不食不时”,意为不食用不符合时序、季节生产的食物。投入成本高、产量少、受众小,同时身处这样一个尊崇时序和天道的中国古代社会,温室种植技术发展缓慢。但随着近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改变,温室工程技术也得到了质的飞跃。温室不仅是我国古代的加温房、调温房,更是能够实现温度、湿度、水肥一体等多方面精准环境控制的现代农业设施。气候已经不再成为农业种植难以跨越的难题,反季节果蔬价格也再不会成为平民餐桌难以跨越的障碍。

 

2023年8月8日 10:18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