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方式的颠覆技术——智能LED植物工厂亮相全国“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新闻中心

NEWS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设施植物环境工程团队”自主研发的“智能LED植物工厂”成果,亮相于正在举办的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广泛赞誉。

    该成果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和国家“863”计划项目研制而成,被国际普遍认为是“土地利用和农作方式的颠覆性技术”,可大幅提高作物产能,是21世纪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该技术可以对植物工厂内的温度、湿度、光照、气流、二氧化碳浓度以及营养液等环境要素进行实时自动监控,不用土、不用阳光,可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植物智能化生产,甚至可以在太空、荒漠、戈壁、海岛、水面、摩天大楼等非可耕地里进行作物生产。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智能LED植物工厂土地利用率高,操作省力,机械化程度强,产品安全无污染,营养价值大大提高,而且单位面积产量可达露地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研发团队历经多年协同攻关,先后在植物“光配方”理论与方法及其LED光源创制、光-耦合节能环境控制、蔬菜营养品质调控以及基于物联网的植物工厂智能化管控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研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并实现了规模化应用,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荷兰等少数掌握植物工厂高技术的国家之一。

    设施植物环境工程团队长期从事智能植物工厂节能与蔬菜品质调控、温室微气候环境动力学过程模拟与节能调控等方面的研发工作,是上世纪50年代设施“小气候”课题组历经60余年发展,由一代代科学家传承接力形成的,目前在国内外设施园艺工程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为设施园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成果第一完成人杨其长博士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农业环境工程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兼任国际园艺学会(ISHS)温室工程专业委员会主席,农业部设施农业节能与废弃物处理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工程设施植物环境工程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先后主持承担国家“86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布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40余件,荣获“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等称号。

    参展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以及在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同志,国务委员,全国政协有关领导同志,中央军委委员分别参观了“智能LED植物工厂”展览,并对该成果给予了高度赞赏。

2019年7月6日 13:20
浏览量:0